罗先书: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等——访惠水布依族学会常务副会长罗先书 二维码
284
发表时间:2019-05-09 15:42来源:布依族在线 “好花红来好花红呃,好花生在那刺梨蓬呃,好花生在刺梨树(嘛),那朵向阳啊那朵红。(呃)”这首著名的布依族民歌歌曲调优扬,旋律优美,节奏明朗,悦耳动听,清新甜蜜,令人回味,被誉为布依族民族中的一颗明珠,流传在大江南北;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它的历史渊源至今没有权威的考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惠水这片稻粟之地,桔果之乡的土地上,流传的不仅仅只有《好花红》,还有很多布依族世代流传的文化和古籍。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民族大杂居,各种文化入侵,布依族的生产、生活、衣着装饰、文化艺术等逐步被同化,为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伴随《好花红》的歌声,有几位老人在跋山涉水,听着远处传来的民歌,不辞辛苦,挖掘、记录惠水布依族文化,他们就是惠水布依族学会的几位主要负责人,为布依族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惠水布依族学会常委副会长罗先书老先生,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惠水布依族学会成立 今年76岁高龄的罗先书老先生,神采奕奕,红光满面,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不像是年至古稀的老人。查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文稿,一点也不不吃力。先后撰写论文和有关文献资料10余篇,相当一部分文稿被有关权威刊物采用。 回首1957年,那年罗老先生十七岁,乡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招用一批青年到乡工作。罗老先生是被招用人员中的一员。到了工作岗位后,他总觉得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并挤时间学习文化、钻研业务知识。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从乡里调到县人民委员会财政科工作。 1999年,罗老先生退休.惠水县政协原副主席韦汉鸿老先生谈起了他的构想:“我们惠水县有10多万布依族同胞,现在正筹备成立惠水县布依学会,想请你参加,你看行吗?”罗老先生非常高兴,立即答应下来。经过筹备组的同志们共同努力,惠水县布依学会在1999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会议选举罗老先生担任副会长。一年后,被选为常务副会长至今。 学会成立后干什么成为学会主要负责人思考的问题。罗老先生认为,当时的惠水县全县布依族人口有15万多,占全县总人口的36.5%,是惠水的主体民族之一,在247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他们在此辛勤耕作,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幽美环境的熏陶,酿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情操、心理素质、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他们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胼手胝足,同甘共苦,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对开拓和发展惠水经济,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交通不便,更主要的是没有自己的文字,靠祖宗们“创业”留下依山傍水的环境,稻作文化、民歌、诗歌、古歌、故事、神话、谚语等没有记载。 他说,经过学会主要领导人多次商议,一致认为要抓住改革开放以来的良好机遇,要趁着本民族年迈又知情的部分老人还健在人世,要趁着本民族各种资料还散留在民间,要趁着本民族的故事还在乡、村、寨传说。决心要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去抢救、挖掘、整理、汇集成册留传后世,使之真正能告慰古人,回报先辈和激励后人去拓展新业。我们遵循了在位的时候做什么,退休以后应给后人留什么的人生哲理,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民族团结,抢救濒临失传而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资料,振兴民族经济。 首部《惠水布依族》问世 从此,这帮老前辈踏上了拯救布依族文化的道路。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克服年高、体弱和工作忙等因素,利用工作之余,闲暇期,冒着酷暑与严寒,脚踏山路、爬山涉水、走村串寨,访古探幽,孜孜不倦地查访民情、调查研究,寻觅本民族的踪迹,考证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况,不辞辛劳。 2000年6月30日,为了探采位于甲戎乡水头布依寨后山抗暴避乱的“忠义洞”、“硝洞”实景。以罗先书老先生为首的几位老同志前往探查。其中的艰难苦处难以形容,甚至为了弄清险处的文字内容,到寨上向群众借得一架长木梯,将一头搭在悬崖处,一头放在石墙上,然后两人稳住木梯,由比较年轻的罗廷先校长顺着木梯卧爬过去,并卧着吃力地一字一字地辩别抄写下来,其诗曰:“揖镶成风置下谈,征诛历朝尚桓桓;君子头防为思患,藏身顾命有所瞻”。还刻有各寨头领人的名字及捐款银两,刻有共同遵守的洞规条文等。 2001年3月,罗老先生和韦汉鸿、杨家泰老先生(时年79岁)、陈世贵同志到距县城45公里的岗度乡王松布依寨约请老、中、青布依语歌手,为我们唱布依语歌,我们一一录音,获得了可喜的原生态布依语歌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抢”人、“抢”史料,他和同事们先后到距县城57公里的太阳乡犀牛布依寨采访时年95岁的陈老云老人。此后又去羡塘乡甲奉布依寨采访时年82岁的罗天禄老人等等。从他们口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历料。两年后这两位老人仙逝了。 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和艰苦工作,2001年9月,35万字的《惠水布依族》出版问世。书中分为概述、族源族称、人口与村寨、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民风习俗、风景文物、教育卫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人物记略等。 《惠水布依族》一书出版问世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罗老先生和学会的几位主要领导又多次认真的研究,认为还不够全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史料布依族乡、村、寨文化、民间故事等在《惠水布依族》还未得到呈现。为此,他们再次走村串寨,仿古探幽,钻深洞、爬山巅、调查、采访布依族的古屯、古洞、古墓、古树、古桥、古碑、干栏建筑、服饰等,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4月,20万字的《惠水布依族文化》一书出版问世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好花红的历史溯源及其他、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服饰文化、布依族饮食文化、布依族建筑文化、屯堡文化、石桥文化、自然风光与旅游文化、布依族乡村寨文化和布依族民间故事精选等。 民族文化的传承等不了 谈到罗老先生挖掘整理民族文化心得时,他感到遗憾的是还是晚了一点,他设想,如若在早10年有人抓此项事,就可以从众多还健在的知情者口中“抢”得更多的史料。 他呼吁,无论是作为布依族的长者还是布依族的有识之士,要进一步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布依族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元素,真实地记载着这个民族产生、演变和发展历程。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布依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正急剧衰退,文化个性和特色正处于逐渐消解之中。为此,要加强对自己(布依族)民族文化,如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民间歌舞、语言、古文字等等的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作为布依族的干部,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树立全心全意为本民族服务的意识,多为本民族做好事、做实事。布依族是一个勤劳、智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只要我们布依人世世代代、孜孜不倦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夏日的黄昏,似乎来得有点晚,肆虐了一天的太阳终于收敛了耀眼的光辉,取而代之是淡淡的朱红,柔和地照耀着喧嚣的惠水这片土地。依稀能看到几位老人的背影,穿梭在布依村寨,时而停下打听,时而聚首交谈。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后来人的继承和发扬,但愿更多的人投身民族文化的传承,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上一篇罗甸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
下一篇贵州省贞丰县布依学会成立
文章分类:
人物(专家学者)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