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嫁经》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维码
269
发表时间:2018-11-20 00:00来源:中国布依网 笔者近日从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领导小组公布的信息上获悉,由黔南州民族研究所所长樊敏和贵州民族报社记者、编辑梁朝文合作译注的《布依族婚嫁经》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据介绍,此次评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经认真评审后评出的获奖作品,其目的是希望我省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贡献。 此次评奖的作品有著作、研究报告、论文三个类别。其中,评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98项。《布依族婚嫁经》获著作类二等奖。 据了解,《布依族婚嫁经》全书60余万字,于2016年10月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系我省民族古籍抢救保护项目成果中的经典系列之一。该书主要取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地区及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地区,内容涵盖布依族民间择偶、操办酒席、生儿育女、齐家处世等婚姻家庭生活方方面面中不同阶段所使用的经文,再现了布依族婚姻缔结发展脉络、养家糊口、伦理道德、家庭教育等风俗民情,是了解、研究布依族婚姻习俗及婚姻家庭不可多得的资料。 作者介绍 樊敏,布依族,贵州平塘人,黔南州民族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黔南民族》主编。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民族古籍专家库专家、贵州省第十次社科奖评奖学科大组评委、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黔南州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黔南州文艺专家组民族民间文艺组副组长、黔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从事民族研究工作23年,长期坚持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调查研究,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主持、参与国家省州级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及其发展研究》1部,此书是第1部对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具体、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2012年该书获黔南州政府第三届文艺奖二等奖、贵州省政府第五届文艺奖三等奖。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公开50余篇、核心期刊5篇、获奖20余篇。参与编辑民族学类书籍10余部,其中执行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布依族卷》于2015年获贵州省第十一次社科奖著作类三等奖。2011年获"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2015年获黔南州"五四青年节优秀青年"荣誉。 梁朝文,布依族,贵州惠水人。现任贵州民族报社《民族语文专刊》执行主编,翻译、编辑。1985年考入贵州民族大学(原贵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惠水县人民法院工作,曾任惠水县断杉人民法庭、王佑人民法庭、三都人民法庭负责人。2007年到贵州民族报社工作,曾任地方新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布依族杰出人物》《布依族旅游文化图志》等书籍的撰文及编校。散文《故乡的变迁))入选文学丛书《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专著有《布依族传统婚恋情歌选》《添粮补寿经》等,其中《布依族传统婚恋情歌选》2013年获贵州省首届文艺奖三等奖;论文(《布依语汉语语气词对比研究》《布依语反语规律研究》《布依语第二土语与标准音对照研究》等多篇发表在贵州民族报等省级报刊。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